火狐官网首页入口
火狐官网首页入口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好文推荐45|美国买格陵兰岛“世纪交易”;中国企业蜂拥参展美国CES;马斯克访谈AfD;福特和马斯克的历史相似;新帝国主义

来源:火狐官网首页入口    发布时间:2025-04-01 10:57:22

  :英国《经济学人》的文章,实际上认为格陵兰岛卖给美国是一个不错的交易,首先这是可行的,丹麦已经授权格陵兰岛民自决的权利(能够最终靠公投等手段实现),所以美国只需要说服岛民就可以了。《经济学人》按格陵兰岛目前GDP/税收贡献估值,认为该岛值500亿美元,岛民不到6万,每个人对应100万美元,美国加加价,可以让每个家庭都有千万资产。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岛的价值是长期看涨的(资源开采更容易、通航更容易、更宜居、军事重要性更明显);而从军事、经济(资源开采)、政治、治理等角度讲,美国的介入对于格陵兰岛岛民,对于美国自身,对于北约来说都是比该岛自治或在丹麦治下更好的安排。《经济学人》支招:特朗普要实现这一目标,不应该用“大棒”(军事威胁),而应该用“萝卜”(经济好处)。2025.1.9(全文约2,200字,内容根据中文表达习惯及语境进行适度调整)

  尽管美国一直有用商业手段处理国际关系的传统,但购买(土地)时却很少不引发争议。1803年,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买下了路易斯安那地区,使美国领土面积扩大了一倍。当时,他不得不暂且搁置自己对宪法建构主义的热衷,因为按照宪法建构主义的理念,这种大胆的联邦行动是行不通的。六十四年后,国务卿威廉·苏厄德(William Seward)以720万美元(相当于如今的1.62亿美元)从俄国手中购得阿拉斯加,这一举措当时被戏称为“苏厄德的蠢事”(Seward’s folly)。如今,这一笔交易被视为神来之笔,而购买路易斯安那则是美国最伟大总统之一所取得的最伟大成就。事后看来,这两笔买卖都极具价值。如果唐纳德·特朗普用胁迫手段从丹麦那里得到格陵兰岛,历史对他可不会那么宽容。1月7日,这位候任总统拒绝排除动用武力或发动经济战来获取格陵兰岛(以及巴拿马运河)的可能性。美国若恃强凌弱迫使他国割让领土,将会失去朋友。但特朗普的挑衅行为也是愚蠢的,因为若能够通过友好且自愿达成的协议购买格陵兰岛,那确实有几率会成为“世纪交易”。这样一笔交易将增强美国的安全,也许对北约盟友的安全也有好处。对手国们会因此而气馁。而购买格陵兰岛对岛上居民可能也有益处,他们必(且必然)拥有最终决定权。

  按语:文章载于法国《Le Monde》,称特朗普的领土要求及对盟友的威逼和胁迫属于新的“美国帝国主义”,称盟友和邻国再也用不着指望得到美国的丝毫关照;新的政府不考虑“历史、法律、价值观,更不用说盟友关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更坚信经济和军事力量在维护自身利益方面的作用”,“一切都可以拿来用作交易和谈判”,“本已被削弱的自由民主国家将面临进一步的摧残”。(全文约2,000字,内容根据中文表达习惯及语境进行适度调整)

  特朗普主义常被错误地描述为“孤立主义”。虽然这种倾向在美国右翼的一部分人中确实存在,但这并没有说明特朗普怀有的领土野心。在1月7日周二于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重申了美国扩张的想法,他认为这将兑现向选民做出的“黄金时代”的承诺。具体的领土涉及巴拿马运河、加拿大和格陵兰,目前一切仍属于地理政治学幻想阶段。一切都始自抱怨。特朗普称,美国是慷慨和天真的受害者。第一个例子是巴拿马运河。特朗普再次长篇大论地谈到了这项堪称艺术品的宏伟工程建造,他说:“这让美国付出了相当于一万亿美元的代价。”

  马斯克试探了外国干预选举的边界,在自己的X平台上邀请德国选择党(AfD)联合领导人爱丽丝·魏德尔进行了一场直播访谈

  按语:马斯克刚刚在X平台上直播访谈了德国选择党(AfD)的联合领导人爱丽丝·魏德尔,在干预德国大选方面更进一步,也测试着欧洲主流政客的底线)德国及欧洲主流政客要看到民粹政治的本质——必须从根源上找原因:民众为什么支持AfD?有没有对老百姓关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回应?AfD的政策里有没有可取之处?通过打压、限制、屏蔽、妖魔化,只会适得其反,造成反效果。这个在2024年美国大选里已经充分显示,但不接地气的主流政客似乎永远也学不会;2)对这些欧洲人来说,美国“主子”可以为所欲为。罗马尼亚亲俄亲特朗普的候选人赢得首轮选举,主流政客直接废掉选举结果;欧盟还对TikTok做出详细的调查,说存在俄罗斯干预大选及潜在的勾结行为。对于马斯克和X,他们敢这么做么?完全不敢的。他们还希望特朗普对欧盟和北约手下留情。英国工党政府在美国大选期间傻傻地派团队给哈里斯助选,虽没结果,但严重破坏了和特朗普/MAGA运动的关系,并遭到特朗普团队的法律申诉。反过来,马斯克随意干预英国大选,英国人能做什么呢?精英政客尝试联合起来美国的影响,寄希望于民众不要响应外国人的声音(也许幻想英国人对美国还有一点点的优越感,不希望粗俗的美国人插手英国事务)。3)在这一系列的活动里,马斯克本人享受了最大的快感,甚至欧洲主流政客的震惊及恼羞成怒,就是他的快感来源。2025.1.10(全文约1,900字,内容根据中文表达习惯及语境进行适度调整)

  科技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在周四试探了外国干预选举的边界:在德国选民投票前六周,他在自己的社会化媒体平台上邀请了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AfD)联合领导人爱丽丝·魏德尔(Alice Weidel)。马斯克此前已经公开支持魏德尔的政党,上个月,他宣称“只有AfD党才能救德国”。在随后的一篇评论文章中,他赞扬了AfD放松监管的做法、对政治正确的、对“保护德国文化和安全”的重视。

  按语:这是登载在美国左翼/进步派政治杂志《The American Prospect》上的一篇文章:在马斯克公开支持德国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AfD)后,认定马斯克存在一个他们历史先例——福特。福特同样是造车大亨,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汽车产业、整个工业体系,经济面貌、生活方式,在经济发展史里具备极其重大作用。但福特还有别的的特点,即政治上的“反动”:坚决反工会、同情德国纳粹,反犹。作者觉得马斯克具有相同的特征,反工会、白人至上/种族主义、同情权威主义,因此是对西方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自由民主政治秩序的威胁。这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小点:作者觉得福特是反犹的,马斯克也认同过反犹言论,而X平台上充斥着极大量(甚至一边倒)的反犹信息。其实可完全理解:代表MAGA基本盘的中低层白人确实是反犹的。那为什么特朗普的共和党却在政治上无条件地支持以色列呢?看上去是一个悖论。但有几个解释因素,一是犹太极右翼金主的支持;二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对于MAGA基本盘来说,的政治、宗教、文化、安全威胁要大于犹太人。但无论如何,马斯克和MAGA都隐藏着可能在未来释放的反犹暗流。文章登载在左翼刊物,充分反映了左翼知识分子对这种大企业家的警惕、怀疑、担忧、恐惧。对他们来说,马斯克就是反“乌托邦”的化身,其存在是对他们已知一切秩序、价值、愿景的空前威胁。2025.1.9

  曾几何时,人们对亨利·福特(Henry Ford)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作比较时,关注的重点是他们各自在汽车制造变革中所起的作用:福特生产出了首批价格亲民、让数百万人有能力购买的汽车,还打造了首批从事大规模生产的工厂;马斯克制造了首批电动汽车,尽管对于大众市场来说,电动车目前仍然价格不菲,但产量已经足以让它在缓慢、艰难摆脱化石燃料的经济体里牢牢站稳脚跟。

  按语:本文载于美国新保守主义/右翼政治杂志《National Interest》(国家利益),讨论了以色列在加沙的持续斗争及2025年展望。作者指出,尽管以色列在加沙采取了大量军事行动,经过超过15个月的激烈战斗,数百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但以色列无法完全击败哈马斯,该组织依然存在,掌控着几乎所有平民居住的区域,关押着以色列近百名人质(生死不详)。目前的加沙,也不存在能够替代哈马斯的政府/治理组织。最后,哈马斯还在继续招募战士,尝试恢复实力。2024年,以色列削弱了加沙以外(与伊朗相关的)主要战线,但展望未来,战争从加沙开始,也要从加沙结束。长期战争不符合以色列的利益,其面临艰难抉择,如何继续给哈马斯施加军事压力?是否铲除和取代哈马斯?文中没有提及(可能刻意避免提及),以色列在加沙重建定居点的考虑;加沙政策与以色列国内极右翼政治的关系;与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关系;与伊朗的关系;与阿拉伯社会及国际社会的关系等。2025.1.9(全文约2,800字,内容根据中文表达习惯及语境进行适度调整)

  进入新的一年,以色列需要为加沙战争制定战略。在做决策时,有几个因素在起作用。首先,自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袭击以来,战争已经持续超过15个月。尽管以色列过去也曾经历过长时间的冲突——比如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以及始于1982年、持续了18年的黎巴嫩战争。然而,加沙地带的这场战争比那些战争更激烈、也更为复杂。这是因为加沙地带的战争还引发了伊朗支持下从多个战线对以色列发起的攻击。此外,哈马斯仍在加沙扣押的约100名以色列人质也是原因之一。

  尽管面临关税威胁,中国AI硬件及机器人企业仍蜂拥参加消费电子展(CES)

  按语:特朗普政府即将就职,对华贸易战有升级的巨大风险。中国企业仍然蜂拥参加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年度消费电子展(CES)。本文是来自前线)美国市场巨大,中国企业绝无意放弃,蜂拥参加,占到全体参展企业的四分之一,和去年持平;2)为规避美国加征一定的关税,中国企业有很多办法。一类是国际化,干脆声称自己是美国企业,或在美国投资设厂,一类是海外化,为了可以销往美国市场,表示会“毫不犹豫”地将产能转移到中国以外;3)也有部分企业为了质量控制,仍将产能留在中国;4)在人工智能问题上,为了和监管对齐,在终端产品上,基本是中国市场用中国人工智能;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用美国人工智能;5)今年美国拒签情况空前,远超以往。这里要关注的是出海问题。企业是在商言商的,资本追求的是收入和利润,对外部条件和刺激因素(例如对华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会做出一定的反应,包括将产能外迁。如果说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当年的产能外移/离岸化更多为了寻求原材料、廉价劳动力、更好的基础设施、广大的消费市场,中国企业出海很大一个驱动力是对经贸冲突和地理政治学做出的反应,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中国制造”主战场。这能够大大减少所谓的全球贸易失衡,降低经贸冲突的可能,但也难免对中国本土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毕竟。伴随企业出海,转移并流出的是在中国的资本、技术和实实在在的就业。从广大本土劳动者到政府,实际上很难分享到资本和产能所获得的红利。而在向消费型社会转型、增加本土消费的过程中,产能(暨就业)向海外转移更有可能带来的结果是,加重内需不足的问题。同样的事,在今日美国和欧洲都是最敏感的,也足应引起中国监管的关注。2025.1.9

  唐纳德·特朗普不到两周即将就职,他誓言要对进口商品(尤其是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新一轮关税。然而,中国的电子科技类产品制造商——包括清洁能源、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电动汽车等前沿行业的企业——正全员出动参加本周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消费电子展(CES),积极推销他们的产品,仿佛一切如常。

  在CES约4,500家参展商中,有1,200多家来自中国,数量与去年大致持平。电视制造商TCL科技集团是展会的赞助商之一,其标志出现在15万份供展会参会者佩戴的胸牌背面。对于许多中国电子企业来说,美国仍是其产品的最大市场,而中国依旧是美国第二大的商品供应国(第一名是加拿大)。如此高的参展积极性表明,尽管面临更高关税和技术制裁威胁,中国企业仍有兴趣在美国销售产品并开展业务。

  欢迎加入「兔主席的宝藏」,这是兔主席/tuzhuxi和朋友们的精华内容分享圈。一同学习,一同成长,共同进步!